吴青峰的Instagram头像 imqingfeng 关注
2018-07-20

【 推星筆記之四 20180720 】 上一期留下的九個選手,在升級戰前一天的賽道考核中,就必須淘汰三位。在那幾天前,其實我看了他們拍的視頻,就已經開始掙扎,然而心中也有個底。對每一個人,我都說出了我看到的不足,我的建議與期望。 到了現場,其實跟視頻很不一樣,有些人突然大進步,有些人沒有做到我當時給的期望,其實我自己對最後的名單也有些意外,淘汰了我沒想到會離開的人,但這之間需要判斷的因素有很多,我不敢說我的判斷完全是對的,但我只能以那一次的賽道考核來決定這個名單,哎,真的很難。 但無庸置疑,每個人都進步了,我覺得這是最令人動容的事。包括我,都很少有機會,可以用這麼多時間去面對一首歌,去把一首歌琢磨到最好,我覺得對他們來說,不管這一次的成敗如何,都應該有收穫才對。 判斷的過程,有唱的因素,有演出的因素,有時候,可能有被現場干擾的因素,有時候也會有身體的因素,真的有很多需要考量的,能夠克服這所有才能繼續下去。選歌也是很重要的因素,有的歌真的很好,但不適合這一次的舞台;有一些人雖然離開了,但他們的歌一直讓我想起,希望可以再分享給大家聽。 常常大家在聽歌的時候,會被編曲牽著走。我自己曾經遇到過一個狀況,有人向我收歌,我用一個鋼琴簡單的伴奏給出了demo,對方的企劃告訴我很抱歉,他們不用;隔一年,同一個企劃幫同一個歌手再向我收歌,我把同一首歌做好完整的編曲再給出去,對方告訴我:「這首歌真的太棒了,為什麼不早點給我們!」竟然沒發現是去年同一首歌?所以你們聽的是編曲,而不能聽出這首歌本身?這樣的耳朵來把關音樂,讓我只能苦笑。(難怪需要美圖,很重要啊!) 我要說的是,有時候我的責任也包含,聽出剝掉這些編曲外衣下的旋律與歌詞是什麼,我在面對那些音樂上的造型與化妝時,你們看不到的,是我在腦裡進行卸妝的動作,那是我很大的判斷標準。但有時候遇到臨場突如其來的強大爆發力,也會被放進衡量裡。 我自己寫歌的方式比較奇怪,我不用任何樂器寫歌(過去大概只有兩三首是在彈琴的時候寫的),我是空想旋律,想的同時,腦海會自帶伴奏,等到需要跟別人溝通這首歌的時候,我才會配上簡單的鋼琴,或是接著一個一個樂器加上去,把我腦海裡的編曲化成真實(有點像畫家將想像的畫面落實到畫布上),這個時候,所謂的「和弦」才會出現。所以我寫歌不是先有和弦才有旋律的,這也是為何我的歌總是有旋律太密的缺點。 但我並不反對先有和弦,然後用和弦來寫歌,我認為任何一種方式,都能有好的作品,重點是旋律與內心搭配出來的流動,是不是從你的內心湧出先感動你自己,進而或許能流進別人心裡,而不是這個和弦進行有沒有人用過。 若要說和弦進行,恐怕沒有人脫離得了巴赫平均律的傲人展示;莫札特光用一套和弦就可以寫出數千種難忘的旋律;貝多芬、舒曼、蕭邦用和弦傾瀉胸中情感;李斯特、德布西、史特拉汶斯基的破壞與重建;穆索斯基因為沒有正式音樂訓練反而有的狂野與原創;薩提用音樂來做任何表達即便是抗議或嘲笑;甚至荀白克用數學方式來解構和弦;再到布鲁斯、爵士、搖滾萬家爭鳴的音樂家??這些舉例只是音樂的冰山一角,但單就和弦進行來說,你真的很難說你能離開這些音樂家們曾經嘗試過的一切吧。 撇開所謂和弦所謂套路不說,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心思,不一樣的想法,不一樣的靈感啊。雖說即便是靈感,也是有巧合的可能,不用拿這件事來決定好壞。重點是,作品背後到底有沒有你的心?心不是說說而已,任何風格亦然,風格其實不是誰說了算,背後其實還是需要強大的基底,那個基底只有你能給你自己。有時候,正面面對自己的不足,是比強調自己多好更重要的。 扯遠了,其實我有點害怕下一期的播出,哈哈,至於為什麼,你們明天就知道了。 在此我想再次安利一下上一次離開的選手,希望你們持續關注他們的音樂,我真心喜歡他們。 他們的微博帳號是: @-红花会-毕冉 @音乐人徐梦圆 @孩子王DrakSun

条评论


  • www.helloins.com/imqingfeng/photos/142991.html

次赞